2019年1月,河南省信陽市迎來了新年的第一場雪,俗話說,瑞雪兆豐年,然而菜農丁四臉上卻看不到半分笑意:“白菜價格降了三四成也賣不出去,2萬多斤白菜只能爛在地里,豐收了也賺不到錢。”
丁四的無奈道出了中國不少農民的心聲。中國農業“豐產不豐收”的現象普遍,究其原因,是產品沒有差異化屬性。如果說增產是中國農業上半場的主旋律,那么品牌則是下半場的主旋律,中國農業正全面進入品牌時代。
品牌作為一個市場概念,需要用市場的戰術來開疆拓土,大力創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激活品牌農業的密碼。事實證明,無論是西湖龍井、五常大米還是贛南臍橙,這些以地理標志起名的區域品牌,最終帶動的是當地整體經濟的發展。
近期,記者便注意到國內專業的農業電商B2B平臺惠農網,舉辦了一場以區域品牌為主角的評選活動,從浩如煙海的區域品牌中評選出了八大品類的五大區域品牌。
(惠農網舉辦第二季“中國好農貨”區域品牌評選活動)
亮點紛呈 打造區域品牌評選權威IP
2018年6月,惠農網首次提出中國優質區域農產品品牌的概念——“中國好農貨”,并于6月6日正式啟動第一季“中國好農貨”區域品牌評選,旨在通過評選活動,激發優秀農產品市場活力,推動區域品牌發展,助力我國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同年12月10日,第二季“中國好農貨”區域品牌評選升級回歸,面向蘋果、柑桔、橙子、大蒜、土豆、大閘蟹、雞、核桃等八大熱門農產品品類,歷時23天,共有超過300個區域品牌、4.2萬余名商家參賽。經過網友投票及專業評審團的綜合評判,延安蘋果、新寧臍橙、洞口雪峰蜜桔、烏蘭察布馬鈴薯、杞縣大蒜、云南漾濞核桃、固城湖大閘蟹、靈山香雞等區域品牌榮登各品類的五大區域品牌榜單。此外,評選還產生了“十大人氣商家”及“年度區域品牌”、“最佳效益獎”等單項獎。
評選不僅得到各大區域品牌及商家的積極參與,也受到了政府及行業專家的關注和支持,湖南省洞口縣、新寧縣、麻陽縣、陜西省宜川縣等縣域政府積極為本縣參選區域品牌拉票,天下星農創始人、“褚橙”品牌策劃人胡海卿,iFresh亞果會創始人、中國農業大學鄉村振興青年菁英班導師蔡劍菲,網策電商集團創始人、商務部縣域電商核心專家徐大地,惠農網CEO、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特聘專家申斌,惠農電商研究院院長、共青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導師盛柯,清華大學中國企業成長與國家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企業孵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薄賦徭,農優一百創始人李恩偉,惠農網聯合創始人、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特聘專家鄧武杰等8位行業頂級專家學者也組成專家評審團參與評選,極大提升獎項權威性。
順勢而為 定義“中國好農貨”標準
品牌的推廣離不開標準的制定,中國好農貨何以稱之為“好”?惠農網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其做出了定義。
市場是檢驗產品的試金石,參選區域品牌的消費大眾認知度和美譽度成為評選的首項標準。其次,各區域品牌在惠農網平臺上的大數據表現,真實且直觀地展現了各區域品牌的實力,這也是評判農產品是否“好”的重要指標。評選活動組委會根據上述兩項標準選出入圍區域品牌。
最后,專家評審團針對入圍區域品牌再次進行包括市場、質量、效益及發展四個方面九大維度的綜合評價,并通過權威渠道獲取該區域品牌的基本信息作為評判依據,客觀、公正、嚴格地評選出最終上榜品牌名單。
踏上征程 全面助力中國農業品牌升級
中國好農貨的誕生,讓每種農產品都有標桿,幫助良幣站穩市場;它鏈接著農產品生產端與市場端,幫助社會大眾發現真正優質的農產品,幫助優質農產品的生產者建立品牌并獲得回報,同時推動農業行業名優型產品的標準體系建設。
事實上,尋找、打造“中國好農貨”也是惠農網一直堅持的事情。據了解,惠農網創新孵化出基于農村電子商務的“縣域電商服務”、“真源碼”、“惠農商學院”、“惠農優選” 、“委托銷售”等服務項目,以“品牌孵化+產銷對接+農產品溯源+電商實操培訓”的方式推動縣域農業產業化,實現農產品的品牌化、電商化,幫助農戶脫貧致富,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惠農網CEO申斌表示,未來惠農網將通過“中國好農貨”品牌IP持續發力,樹立中國優質農產品風向標,在擴大優質農產品影響力和輻射圈的同時,助力農業品牌IP邁入高度競爭的互聯網時代,推動改變農產品的消費模式,真正做到讓品質農產品進入互聯網品牌營銷的快車道,全面開啟品質農業的新征程。
在惠農網等電商平臺全力打造“中國好農貨”、助力區域品牌發展的背后,是中國農業正在與幾千年分散封閉的傳統小農模式作別,在新時代里迎來一個產業升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