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個產品服務項目的全新升級、成功打造行業品牌IP、探索縣域電商新模式、全面擁抱小程序……2018年上半年,作為國內優質的B2B農業電商平臺,惠農網發展勢頭強勁,產品市場多方發力,值得關注。
(惠農網:輕松采購農產品)
產品集中升級 抓住用戶需求
產品方面,真源碼系統、買家保障、農友圈等業務板塊集中改版上線,搭建起多層次服務體系。
真源碼是惠農網自主研發的專業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平臺,全新升級后,不僅有針對消費者的公共服務查詢平臺,還有農產品企業管理平臺、政府監管平臺、審核平臺。由“一”變“四”,實現功能分區,查詢更細、監管更嚴,實現了農產品從播種到餐桌的無縫監控。
惠農網CEO申斌介紹:“從目前投入使用的桂東黃桃的溯源碼來看,政府可實現網上的全程監管,消費者吃得也更放心,對區域品牌保護也很有幫助。”未來,惠農網的真源碼將實現養殖、加工、流通、水產等全品類覆蓋。
(真源碼體系)
良好的口碑和信譽是電商平臺健康發展的關鍵,基于互聯網上的大宗交易,買家權益能否得到有效的保障,是眾多采購商選擇采購平臺非常看重的一個因素。
惠農網買家保障2.0由此而生。“今年以來,我們完成了從買家保障1.0到2.0的升級,進一步擴大了保障范圍,目前包含超時發貨、貨不對板、少貨等多種線上交易問題的保障。”申斌介紹:“良好的線上交易環境需要大家共同來營造,經過我們的宣傳介紹,越來越的產業供應商自主加入保障計劃,而采購商也會優先考慮有保障服務的商家。”
(買家保障體系)
此外,惠農網在農業社群方面也有新的嘗試。“農友圈”已經在手機惠農APP正式上線運營,這是惠農網首次將農產品買賣與社群方式結合,為用戶傾心打造的一個深度溝通交流的圈子。除了滿足用戶賣貨求購信息展示需求外,農友圈還會提供行業資訊、問答求助、農技課堂、田間趣事等信息共享。
好的產品,能讓平臺與用戶面對面交流,而產品的創新與優化,則能更加貼近用戶。惠農網圍繞自身的優勢產品,進行快速迭代和質量提升,抓住用戶需求。
“中國好農貨”成為行業品牌IP
每逢農產品豐收季節,常常看到這樣的報道:有些明明是物美價廉的“好農貨”,但無人問津導致滯銷。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農產品不具有“標簽”,無法從眾多參差不齊的農產品中脫穎而出。而對于消費者來說,他們根本不知道這是好產品。
如何讓好的農產品“跳”出來?惠農網給出了解決方案。
2018年,惠農網提出中國優質區域農產品品牌的概念——中國好農貨。初期通過評選活動的形式,評選出權威的、值得信賴的中國優質區域農產品品牌。何以稱之為“好”?申斌做出了定義:“一是參選區域品牌的消費大眾認知度和美譽度;二是各區域品牌在惠農網平臺上的大數據表現,第三,活動邀請了業內知名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團就市場、質量、效益及發展進行綜合評估。”
(“中國好農貨”品牌IP開啟品質農業新征程)
2018年6月6日,中國好農貨區域品牌評選·第一季正式啟動,評選聚焦楊梅、葡萄兩大水果品類,包括全國51個區域品牌。評選產生了一大批優質的“好農貨”,包括五大楊梅區域品牌和十大葡萄區域品牌;同時,每項上榜品牌均選出一位企業或商家作為杰出代表。
“中國好農貨”的誕生,讓每種農產品都有標桿,幫助良幣站穩市場。申斌表示,未來惠農網將通過“中國好農貨”品牌IP持續發力,樹立中國優質農產品風向標,推動改變農產品的消費模式,真正做到讓品質農產品進入互聯網品牌營銷的快車道,助推農業品質升級。
情懷助市場打造行業標桿
“世界楊梅看中國,中國楊梅看靖州”。此時的湖南靖州楊梅已經聲名在外,從未形成規模的鄉村農產品到國家進行地理標志認證,不過短短三年,這其中離不開惠農網的助推。
“我們早在三年前就打敗電商大佬京東和淘寶,成為靖州楊梅推廣的主要合作方。”申斌介紹:“我們與當地政府、農業和商務部門合作,基于發展現狀,利用自身的人才、技術、推廣、流量優勢和買家資源,為靖州楊梅打造了包括品牌培育、農品上行、人才培訓等一套解決方案。同時,也由此摸索出的一套縣域電商產業生態體系建設系統,也為后來我們更多的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全國各地的采購商齊聚靖州楊梅節)
迎難而上,終于迎來成果。在上半年結束的2018年靖州楊梅節上,全網銷售510萬箱,產值6.5億,再創新高。靖州楊梅也成為全國供應鏈百佳案例,國家對其進行了地理標志認證。
基于楊梅經驗,惠農網的縣域電商業務飛速發展,成功實施了山東大澤山葡萄、綏德山地蘋果、桂東黃桃、新寧臍橙、四川阿壩小金蘋果等36個農產品扶貧的項目。
今年4月,惠農網進一步啟動了“鄉村振興 惠農同行”革命老區三年百縣電商精準扶貧攻堅增收工程,幫助農品上行,改善農民生活。
(“鄉村振興 惠農同行”精準扶貧項目啟動)
申斌說:“這些年,我們做很多模式的探索,也走了很多坑,做農業電商的難,業內人都知道。在助推農品上行的攻堅過程中,從培育產業、構建產業鏈,到實現單品規模,這是一個需要精心培育的長期過程,有時候,沒有點情懷、沒有點信念,可能還真的很難堅持。”
實踐出真知。在農業產業升級換代的過程中,惠農網探索出的縣域電商服務模式成為農業電商行業標桿級案例,就提升縣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拓寬銷售渠道、有效進行產銷對接等業內關注的熱點問題,有了落地的探索。
擁抱小程序 讓行情“鮮活”起來
今年6月,惠農網開始布局基于微信生態的小程序矩陣的研發。目前,已經上線的“惠農小龍蝦行情”小程序,因其與用戶需求契合度高,得到用戶的廣泛參與和自發傳播。根據數據觀測和統計,行情小程序上線一個月以來,每日訪客UV突破100000人,每日瀏覽量PV超250000次。
上周,匹配“手機惠農”APP功能的同名小程序也正式與用戶見面,上線僅一周,就創造了比行情小程序多近四倍的流量。由此看來,用戶對基于社交生態的小程序應用給與了好評。
(“惠農小龍蝦行情”小程序)
縱觀農業電商行業,不少公司都在趕搭小程序這陣“東風”,但大部分應用主要是作為主站(APP)某些功能的輔助,功能相對比較單一,沒有實現以用戶為核心的交流和互動的功能。惠農網的這次嘗試,精準地抓住了用戶實時掌握行情的剛需,以內容為載體,實現用戶自發裂變來導流和宣傳,更加方便供應商比對單品價格,隨時下單。
申斌補充說:“預計今年10月份,我們將逐步形成小程序從產品、研發及運營等方面的協同,彌補移動APP的短板,提高用戶活躍。”
“互聯網+農業”是要把互聯網思維引入農業,讓大數據在產業重塑中“活”起來,在這個過程中,農業電商平臺扮演者重要推手的作用。申斌說,讓一個農業電商平臺成為有口碑、有公信力的中立第三方平臺,需要快速地完善產品、找準市場打出“組合拳”。2018年已經過半,惠農網在“產品+市場”方面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組合拳,在飛快迭代的互聯網行業,只有以用戶為中心,抓緊了客戶才能抓住市場。助力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探索鄉村振興的落地模式,農業電商任重道遠。
對話:
1、問:我們看到,上半年惠農網花了很多精力用于產品的更新升級,有人說農業社群是未來的趨勢,您怎么看?
答:很多人說,做社群就是做自己的客戶池。做農業的,大家最想要的就是有自己的渠道,形成規模的農業社群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滿足這個需求,內容型的服務跟上來,兩者可以提高自己的行業影響力和公信力。所以這一塊的發展是業內關注的。目前,惠農網也打造了獨具特色的農業社群——農友圈,我們首次將農產品買賣和社群方式結合,為農友提供了一個深度交流的平臺。
2、問:在今年下半年的計劃中,小程序是重點發力方向,這樣的布局是出于什么?
答:小程序開發成本低,省流量,無需安裝,并依托擁有8.89億活躍用戶,推廣更簡單更容易。加之農業電商的用戶群體移動設備相對落后,小程序正好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難度,上手即用,更便于自身產品的推廣及傳播。
對于惠農網而言,歷經多年的沉淀與積累,聚集了一大批高活躍度的忠實用戶;同時,對來自于田間地頭的“鮮活”的價格行情,有著強烈的現實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的第一個小程序——“惠農小龍蝦行情”應運而生。
后續,我們會擴大行情運營業務線小程序的覆蓋品類,堅持以用戶為中心、以內容為載體,進一步豐富小程序功能,有更多的精彩值得用戶期待。通過小程序的鏈接,惠農網將和用戶更加緊密地擁抱在一起。
3、問:2018年下半年,您覺得大概率會出現的事情或趨勢會有哪些?
答:第一,產地供應鏈的崛起。國家高度重視現代供應鏈的創新發展,農業產地供應鏈建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從國家到各地方政府都在積極響應,聯合有能力的互聯網起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自身品牌,助力農品上行。在這種背景下,產地供應鏈的崛起,我們拭目以待。
第二,產地倉、城市倉的生鮮供應鏈模式。
今年以來,眾多生鮮互聯網公司都在著力打造自己的生鮮產地倉和城市倉。城市倉,我們很好理解,是距離消費者最近的配貨基地,把生鮮倉庫從城市往前移,開設到全國的各個生鮮原產地,把供應鏈標準帶到田間地頭,能讓生鮮商品像工業標準品一樣流轉。這樣以來,既確保了食材的保鮮保質,很大程度上減少貨不對板的問題,又能更大程度地縮短運輸時間,提升了消費者的購買體驗。無論是品控、物流都是一個巨大的提升,是完善供應鏈的關鍵舉措。
第三,農業供應鏈金融的快速發展
在鄉村振興、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等國家戰略支持下,農業金融勢必會參與其中,助力行業發展走上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