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2018第二屆食材供應鏈產業論壇在深圳盛大召開。作為本次論壇的演講嘉賓之一,惠農網CEO申斌發表了題為《農二代在產地供應鏈中的價值》的演講,同美菜網、大白菜科技、宋小菜、莊怡果業、蓮菜網等農業電商企業一起共同探討食材供應鏈整合、協同效率提升、新技術應用等問題。
(惠農網CEO申斌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農產品食材市場規模龐大,供應鏈卻問題重重
據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洪濤公布的《2018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農村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2500億元,其中,食材農產品電商交易額超過8000億元。
食材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但這個市場的供應鏈也有著不少發展的問題。除常見的冷鏈運輸、農產品標準化等問題外,在申斌看來,存在食材供應鏈不同主體之間的信任問題,也是限制整個農產品食材市場實現交易暢通化、規模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做農業很累很苦,從事農產品流通領域的個人或企業,基本上都是家族式的管理或運作方式。為什么是這種常態呢?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在這個領域里面,只能通過血緣關系獲得信任。”在2018第二屆食材供應鏈產業論壇上,申斌如此說到。
另外,對于很多人而言,互聯網似乎給食材供應鏈帶來了革命性的創新,不少人看到了食材供應鏈的商業前景與價值選擇投身這個領域。然而,申斌卻認為,互聯網的發展,很大程度減少了流通的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但對于整個食材供應鏈體系而言,中間經歷多少環節并不那么重要,反而是如何做到比傳統供應鏈產品更優、效率更快、成本更低?這個問題更值得思考。
同時,在申斌看來,整個食材供應鏈產業需要高效、專業的服務,但人才的缺乏卻是目前國內食材供應鏈面臨的普遍問題。“在批發市場做檔口,每天都是晚上12點開檔,一年365天,天天沒有休息,當他要找一個出納,開出5000的工資時,卻沒人愿意干,這就是農業行業發展的現實”。
加強平臺服務建設,惠農網致力標準供應鏈打造
論壇上,申斌提出通過搭建“平臺+標準化供應鏈”的運營模式來解決目前食材供應鏈發展問題的建議。在他看來,農村電商平臺更多的是解決信息效率、流程效率、以及商業信任的問題,這也惠農網一直在做的事情,讓農產品交易雙方在不見面或不看貨的情況下就實現安全交易。
2017年,針對農產品交易中存在的信任問題,惠農網推出了誠信保障體系,通過買家保障體系、評價體系、風控體系和在線交易4個層面,分別從不同角度對農產品交易雙方進行預防與警告,全程保障用戶在惠農的使用安全,做到事前預防、事中阻斷、事后懲罰,將不誠信用戶的一舉一動都囊括在風控體系的監控之下,有效避免行業的“不誠信”交易的發生。
與此同時,惠農網一直推進農產品標準供應鏈的打造。平臺旗下的一件代發服務惠農優選,一直以標準化為核心,依托專業品控團隊從惠農網的海量農產品資源中,遴選出成熟的供應商,推出標準化農產品,實現以“品”引“流”;同時,平臺自主拓寬銷售渠道,吸納全國農產品微電商團隊抱團發展,共同打造“惠農網采購聯盟”,讓農業電商采購更高效,買賣更輕松。
發揮農二代群體價值,惠農網助力專項人才培育
“今天在場所有的同仁,相信都有一種情結、夢想,那就是為中國的農業服務,為中國的農民服務。”在演講結尾時,申斌如此說到。毫無疑問,農村電商正步入更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但在整個產業結構升級、供應鏈體系越來越完善的未來,人才是最重要的。
申斌表示,受過中等教育、家庭或家族從事農業經營、能吃苦、有農業情懷的農二代,是中國未來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相比上一代農民而言,農二代群體對農業經營事業,有著更大的追求,他們不再局限單純的小農經濟,而是有意識、有想法、有能力打造自己的農業產業,實現更大的發展目標。
未來,在食材供應鏈的服務與打造上,農二代群體作用至關重要。作為國內專業的農業B2B平臺,惠農網一直希望能通過團結與服務農二代群體,能真正賦能到整個農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針對農村電商人才缺乏的問題,惠農網與湖南商學院合作成立的專業的農業電商培訓服務機構—惠農商學院,有效整合內、外部培訓資源,為政府、涉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或個人提供農村電商人才適用、實操培訓,為普及、推廣、發展縣域農業電商提供人才支持與保障。今年1月,惠農網和火柴科技共同舉辦首屆農二代農村電商創新訓練營,受到了眾多農二代創業年輕人的歡迎,對于很多年輕80、90后新農人來說,這是很好的提升自身專業能力、了解農業市場趨勢、提升日常業務經營能力的機會。
剛剛過去的十九大,“現代供應鏈”被首次寫進報告,標志著和保障“食品安全”一樣,建設“現代供應鏈”也被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未來,惠農網將時刻緊跟農業產業模式變化進行互聯網服務創新,將電子商務服務真正賦能農民,深入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