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電商通路已經完全覆蓋一二三線城市市場的今天,擁有8億人口、近4萬多個鎮域的廣袤農村,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下半場”。
如何才能在這股“電商下鄉”的大潮中脫穎而出?誰又能成為下一個“農村電商的超級獨角獸”?顯然,人才的爭奪變得至關重要。
從風風火火的農村電商下鄉到中國農產品“上行”賣到世界各地,從千萬農民工返鄉創業再到一個個農村特色小鎮的崛起……近些年,我國農業產業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農業產業的跨越式發展,不僅為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還為國內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力。
農業產業的蓬勃發展,與國家扶持農業發展和鼓勵農業人才創新創業的大環境密不可分。近5年來,中國政府尤為重視三農問題,其中,互聯網已成為國家推動農業創新的重要利器,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便明確指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
借助政策的東風,農業電商創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2013年,惠農網在湖南長沙宣布成立,是國內優質的專業從事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業信息化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用科技推動農業產業升級”的企業核心理念,為實現“讓農民更富裕,讓居民更健康”的企業愿景,努力探索“互聯網+農業”的新途徑和新模式,在“互聯網+農業”產業迅速崛起。
短短4年時間,惠農網獲得飛速成長。目前,公司旗下的惠農網平臺,網羅水果、蔬菜、畜牧水產、農副加工、糧油米面、苗木花草、農資農機、中藥材、包裝、倉儲十大類目,涵蓋超過1.4萬個常見農產品品種,是農業從業者和采購商的必備工具之一。
為提升農產品生產標準化,農產品信息流通化和食品安全及溯源能力,惠農網推出了惠農優選、委托采購、真源碼等服務。同時,惠農網在農產品上行問題上繼續發力,推出“惠農商學院”和“縣域電商服務”,很好地發揮了農業電商平臺的精準扶貧和助力縣域經濟開發上的作用。未來,惠農網業務體系將逐步延伸到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資料、農業金融等其他三農領域,致力于締造農業互聯網體系生態圈。
對于未來,惠農網清楚知道,農業電商的競爭,是公司戰略和綜合實力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
據專業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農業電商人才缺口,大約在200萬左右。可以說,農村電商整體仍處于拓荒階段,一般的運營操作人員已非常匱乏,更遑論電商戰略人員或頂尖技術、運營等專業操作人員,這些人才都將是各大農業電商公司爭先搶奪的目標。
如何才能更好吸引人才?吸納、培養人才,可以說一直是惠農網公司發展的重點工作內容。一方面,公司從北、上、廣、深、杭引進了大批如阿里巴巴、騰訊、IBM、百度、京東等著名互聯網企業的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組建了數百人的團隊,人才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僅2017年,惠農網多次啟動高端人才洽談會,前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重要城市進行企業招聘,挖掘包括產品構造師、資深JAVA、前端、Net架構師等在內的多種人才。
另一方面,惠農網加大校園電商人才的培養和培訓,與全國重點高校均建立了密切的關系。2014年,惠農網就被長沙市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管理辦公室授予“就業見習基地”的稱號,也是湖南商學院定點合作的校外實習基地。2017年,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人才服務中心更是授予湖南惠農科技有限公司為“中國電子商務人才服務商”,足見惠農網在人才培養和管理上的先進性。
事實表明,做為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農村電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入迅猛發展階段。這也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一股重要力量。
以“讓農民更富裕,讓居民更健康”己任的惠農網,一直以來積極踐行發展農村經濟,通過協同效應盤活農村存量市場,并通過創新模式吸引增量市場。這即是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的深度實踐,也是對農村互聯網化、建設以農產品為生態鏈的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