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洞口,有一對80后夫妻,他們通過發展養雞事業,帶動900多貧困戶2000多人實現脫貧,十年如一日,不曾有絲毫動搖。
他們就是洞口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電商進階培訓班第一期學員、洞口縣達園禽魚聯合養殖專業合作社和洞口縣士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創立者——邵陽市洞口縣竹市鎮市山村80后明星創業夫妻羅麗芳和劉柏連。
(洞口縣羅麗芳)
放棄大城市高薪職業 發展林下養殖土雞項目
他們曾是山窩窩里飛出的金鳳凰,大學畢業后在大都市里過上了穿著正裝、敲著鍵盤、不粘灰塵的白領生活。
2008年,他們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職業,帶著積攢的10多萬元存款,回到了綿綿的雪峰大山里。
“當初回來,其實也是為了實現我們多年的夢想,我們希望能夠在家鄉創造一份事業,幫助村民們在家也能賺到錢,另外也有自己家庭的考慮,在外面雖然機會多,但是終究無法顧到家,無法解決家里留守老人和留守兒童無人照看的問題。”說到回家初衷,劉柏連笑著回憶道。
當時正值村園藝場山林對外承包,兩人傾盡所有并外借14萬元,租用98畝山林,用來發展林下生態養雞產業。
由于第一次養雞,夫妻倆完全不懂技術,沒有做好雞苗的防疫工作,不久后成雞因發病交叉感染而“全軍覆沒”。失敗后的夫妻倆不服輸,四處取經學習。2011年3月,夫妻倆報名參加湖南省農村科技骨干培訓班,經過兩個月的系統培訓,全面掌握了養雞知識和技術。
培訓回鄉后,兩人將學到的科學養殖知識和管理運營方法運用到養殖事業上,確定了林下養殖土雞的項目。
(林中散養的純種土雞)
“以前我們沒回來養雞時,我們洞口人都喜歡養大品種的雞,5-6斤或7-8斤,要不10斤的雞,都是洋雞,也就是雜交雞,我們確定做這個項目后,引進原種的土雞苗,自己育雛,自己養殖,大了只有3斤多,恢復了土雞品種。現在大家都慢慢學會了養土雞品種,都接受小個一點的雞,確實還是好吃些,生出的雞蛋也是純土雞蛋。”
他們在士山杉樹林下、雪峰蜜桔果園下、雪峰山上樹林下開辦三個養雞場,引進土雞,進行純生態五谷喂養,規模達8萬余只。
除了規模性的養殖,他們也進行了專業的品牌建設工作。
“從一開始,我們就確定要做品牌,并明確規定了我們的‘五統一放’原則,五個統一即統一引進原種土雞苗、統一以180 天為飼喂周期、統一以谷雜糧為飼喂飼料、統一防疫時間和頻次、統一包裝銷售。一放即堅持生態放養,確保產品品質和安全。另外,我們還積極做好品牌建設,進行商標注冊。工商注冊的商標有“柏連”(專做精品品牌),“士山農業”,“楚子”(大眾品牌),其中“柏連”、“士山農業”為備用品牌,“楚子土雞”為現行銷售品牌。”
堅持做原種土雞,堅持以好品質打造土雞品牌,是他們從一開始就確定的目標。
2011年9月,他們牽頭成立養雞專業合作社。同年底,第一批申請加入合作社的40多戶農戶嘗到了甜頭,當年戶均增收3700多元,最多的增收近2萬元。
鎖定客戶需求 創新電商模式推動養雞產業發展
隨著合作社養雞產業的逐步壯大,2015年1月,羅麗芳夫妻倆成立了洞口縣士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夫妻倆有明確分工,產銷獨立,并成立了各自的專門團隊,善于埋頭苦干的丈夫羅麗芳負責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養殖工作;善于對外溝通的妻子劉柏連負責產品的銷售。
在銷售渠道上,除了傳統的線下渠道,他們在電商銷售渠道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組合拳。
早在2011 年成立合作社后,他們就開始制定互聯網營銷計劃,思考如何將產品銷售到全國。2013 年,負責銷售的妻子劉柏連參加了洞口縣電子商務培訓班學習后,開始建立網絡營銷團隊,包括網店管理和技術運營。
(羅麗芳夫妻為代理商拍攝圖片)
在不斷的嘗試和摸索中,他們明確了自己的產品定位,并鎖定了城市里的白領階層和社區家庭。他們在淘寶、京東等平臺陸續開了自己的店鋪,逐步拓展到惠農網、百度競網,還有一些縣域電商平臺,并建立了QQ 群、微信群,她在這些網絡和平臺上密集發布產品信息,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引起顧客關注。同時建立了微商城,并發展了自己的代理團隊。
“早期,我們主要是供貨給酒店和飯館,后來,我們慢慢開拓電商渠道,并將買雞蛋的客戶發展成我們的代理團隊,他們都是嘗了我們的產品后,覺得很好自動加入的,目前,已經有幾百人的代理團隊了。”
他們還創新了“炒熟土雞”的售賣方式,解決了不少年輕人“想吃但不會做的”痛點,并根據城市家庭和白領階層的消費者需求,開通了土雞蛋年卡、半年卡的預訂模式,將生產和銷售完美結合。
此外,為了進一步滿足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她建立了專門的網站,安裝了網絡攝像機,利用互聯網技術,讓顧客可以通過互聯網實時了解產品。只要進入線上網站,即可以觀看養殖現場,讓消費者看得到產品是如何養殖出來的,時時關注土雞的生長狀況。
她還建立了產品二維碼系統,進行二維碼溯源。每只雞配戴腳環,有獨立的二維碼,消費者只要通過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到這只雞出自哪里,飼養環境、飼養人員等相關的生產信息。同時改進產品包裝,選擇密封性好的材料進行包裝,確保了產品新鮮、美味。
(黨員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員到基地參觀學習,羅麗芳為他們現場講解)
通過狠抓產品質量、品牌建設,以及線上線下營銷,如今3家直營門店平均每月銷售土雞10000多只、雞蛋50000多枚;線上平均每月銷售土雞2000多只、土雞蛋10000多枚。
從2008年返鄉創業至今,他們通過發展養雞產業,現已擁有大型直屬養殖基地3個,合作養殖基地12個,合作養殖農戶2000多戶,公司年出欄成雞17萬余只,雞苗和中雞30萬只,年產土雞蛋200多萬枚,實現年銷售額733.9萬元。
產業扶貧帶領鄉親致富 入選湖南省百名最美扶貧人物
羅麗芳和劉柏連夫婦養雞致富以后,不忘貧困鄉親。
從2015年開始,他們積極參加縣里的產業扶貧行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免費提供雞苗、飼料以及養殖技術,同時保價回收農戶手中的成雞。
對于那些想進行規模化養殖的貧困農戶,他們為其做擔保向銀行申請信用貸款,為貧困戶脫貧致富出謀劃策。
羅麗芳夫婦還用自己學來的技術和實踐經驗對貧困人員進行培訓。2015年,他們為洞口縣竹市、山門、江口等鎮的656戶貧困戶免費發放13700多只雞苗,價值16.5萬元。2016年,產業扶貧拓展到綏寧、邵東等縣,直接幫扶貧困戶2000多戶,提供扶貧雞苗20000多只。3年來,他們通過養雞產業扶貧共幫助900多貧困戶、2000多人實現脫貧夢想。
今年,羅麗芳夫婦探索產業扶貧新模式,在長塘瑤族鄉老艾坪村建立首家委托幫扶的養雞合作社,邀請一些有意愿的貧困戶以資金入股的方式加入到合作社,成雞出欄后按比例分紅,讓貧困戶幫扶利益最大化。
(劉柏連在養殖場喂雞)
由于他們產業扶貧所作出的貢獻有目共睹,去年9月,劉柏連被評為邵陽市“最美扶貧人物”,10月份她還被評為湖南省2018年“百名最美扶貧人物”。
她說,我一直堅信,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創業路上布滿荊棘,但是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自己智慧的雙手,創造了洞口生態養雞產業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