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五河縣以推進實施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為抓手,聚焦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農村電商創新發展,在直播經濟、電商營銷、供應鏈服務和數字農業等領域,逐漸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電商新模式新業態。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建設,以“四個聚焦”為核心,積極探索數字經濟“直播+電商+助農”新業態,進一步優化電商發展環境、夯實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健全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培育壯大農村市場主體、推進農村商貿企業轉型升級;同時緊抓特色融合農業文旅資源,延長電商價值鏈和產業鏈,推動農村電商提質增效,基本形成了應用廣泛、保障體系健全、配套服務完善、產業相對聚集的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格局,有效促進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聚焦公共服務,促進城鄉電商“全面開花”
五河縣電商產業形成以縣城電商產業園為主、鄉鎮農村電商企業多點發散、城鄉電商產業全面發展的格局,建設了1個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4個鎮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和130個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站點,并在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規劃電商培訓中心、電商運營中心、企業辦公區、多功能會議室、O2O農產品體驗館、網紅直播間、創客孵化空間、農殘檢測室、大數據中心等9大功能區域,構建“公共綜合服務+產銷供需對接+農村電商人才培訓+其他增值服務”的全方位服務模式,面向全縣提供各類電商綜合服務。目前,縣級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引進了五河縣半畝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蚌埠希望食品有限公司、五河縣明侯故里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等相關農產品電商銷售企業、個人或團隊48個,孵化電商企業達100家以上,其中千萬企業2家、百萬企業14家,撮合“電商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6個,形成了濃厚電商氛圍和集聚效應。
聚焦農品上行,引導品牌、產品共同提升
一是,以“品牌強農”助力鄉村振興,培育打造五河縣區域公共品牌“皖五水珍鮮”,輸出《五河縣區域公用品牌管理辦法》和《VIS手冊》,并結合本地產業優勢,推進河魚五寶、五谷雜糧、陽光玫瑰、五河螃蟹、五河小龍蝦、蝦稻米、土雞蛋、鵝蛋、辣椒醬、鹵鵝等本地11款產品網貨化、品牌化的應用發展;同時,依托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引導企業開展“兩品一標”認證,進而幫助企業提高主營產品品質。二是,以適銷、能銷、熱銷為目標,為23款本地優質農產品制定了網銷流通標準,并將“沱湖螃蟹”等5款產品打造為精品網貨,在惠農網、拼多多、淘寶等知名電商平臺上架銷售。三是,通過組織開展“魅力水鄉·多彩五河”五河縣區域公共品牌“皖五水珍鮮”發布會暨2024年電商網紅直播帶貨大賽活動等一系列營銷活動,進一步促進本地優質特色產品的傳播與推廣,提高品牌的市場曝光度和影響力。
聚焦商貿流通,推動電商物流提速降費
為了更好的“打通最后一公里”,我縣在物流整合與電商服務站點建設上同步推進。一是,搭建物流體系,以1個縣級物流共配服務中心、13個鎮級物流服務站、117個村級網點為載體和渠道,構建了本地縣鄉村三級物流共配服務體系。二是,整合物流企業。通過統倉共配、整合入駐的形式,開設物流云倉,整合郵政、申通、韻達等3家快遞物流企業開展共同配送,實現從縣到村的配送時間不超過2天,全縣派件成本降低10%、發件成本降低30%及以上。三是,推動商貿流通。一方面,依托三級物流配送服務體系,優選10個電商服務站點升級改造成為標準化的連鎖商業網點,引導物流、快遞、商貿流通等企業下沉渠道和服務,便利農產品出村進城、消費品下鄉進村;另一方面,圍繞商貿流通發展需求,建立“商貿流通企業產品庫”,挑選1100個產品SKU,為五河特色商貿流通企業下沉、豐富農村供給層次,提供數據支撐。
聚焦人才培育,實現人才與電商產業鏈相互銜接
“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以漁”,五河縣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加強電商培訓和重點跟蹤輔導,積極培育本地農村電商帶頭人。一是,開展電商培訓。根據全縣青年、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鄉村電商服務站站長、基層干部、脫貧戶等特性,制定了電商普及培訓教材和電商技能培訓教材,并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多形式、多層次的電商培訓。二是,開展訓后跟蹤。建立健全的本土學員后續跟蹤輔導和定向服務工作機制,及時總結和宣傳推廣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經驗,幫助鄉村群眾在電商相關產業就業、創業,實現多途徑增收。三是,孵化創業典型。采用“培訓+孵化”的模式組織開展創業直播孵化大賽,進而通過以賽帶訓的方式,規劃創業培訓課程,成功培育、引導本地優秀青年、務工返鄉人員等利用電商直播的方式進行電商創業,為農產品上行注入一批活躍的網商經營主體,帶動一批人通過電商就業致富。截至目前,全縣共開展電商培訓62場,累計培訓4858人次,其中普及培訓1002人次,技能提升培訓3856人次;孵化電商帶頭人14人,指導傳統企業轉型升級觸網8家,創業就業轉化率達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