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之美,美在層層山巒,亦美在青山之間的煙火氣。這個隸屬于郴州市的縣城,氣候宜人,無霜期長,為辣椒、奈李、小黃姜等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優質的自然條件。同時,這里遍布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光輝足跡,是“半條被子”紅色故事的發生地。
近年來,電子商務的熱潮走進農村,讓汝城縣這片紅色熱土煥發出新的生機。2020年,汝城縣政府與惠農網強強聯手,全力推進汝城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升級版”項目,創新性提出“人+貨+村”特色農文旅電商發展模式,即培育本土電商紅人,打造特色網紅農產品,發展鄉村文化紅色旅游。這個基于“紅人+紅貨+紅旅”的“三紅”電商規劃,為汝城縣鄉村振興事業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
一、孵化“紅人”,讓“打工人”回家
汝城縣與廣東相鄰,青壯勞動力大多去了外鄉打工,只留下老人孩子,很多村子也成了“空心村”。勞動力外流和人才的匱乏制約了鄉村可持續發展和縣域經濟增長。為了進一步加強縣域人才支撐體系,汝城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升級版”項目為抓手,啟動“汝城縣農產品網銷紅人培育計劃”,孵化電商人才,營造良好的電商氛圍,鼓勵和吸引“打工人”回家。
汝城縣攜手惠農網積極開展電商培訓
此次培訓取得了巨大成功,先后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學員“網紅”。“70后”陳賓蘭回鄉后成了縣里的“名人”,原本只會埋頭做事的她,創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傳奇汝城”,開通了抖音號“汝城陳二姐”,用線上平臺導流,幫助鄉親們銷售農特產品,推廣家鄉風土和美味。2020年,在湖南省第二屆巾幗創業創新大賽中,她憑借敢于突破自我的經歷拿下全縣三等獎;2021年,在“紅色沙洲奈李文化節直播大賽”中,日銷售7528元。她的成功激勵了更多的農村女性自主創業、改變命運。對于自己的轉變,陳賓蘭說:“這多虧了縣里組織的一次次電商培訓,讓我走上了電商發展的道路。”
學員陳賓蘭
“85后”朱志勇原本在外上班,回鄉之后憑借自身多年經驗積累,從事農村電商為周邊的農戶開展農產品銷售,在惠農網工作人員的悉心指導下開通了抖店售賣水果。2021年7、8月奈李成熟季節,朱志勇通過抖店銷售黃金奈李單品50余萬元,果農們都說:“還好有朱志勇在,現在我們的水果都不愁賣了”。
學員朱志勇(左)、惠農網工作人員(右)
惠農網結合汝城縣實際,量身定制農村“紅人”培訓內容,以線上農技培訓和線下電商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將實用性廣、實操性強的課程送到鄉親們的“心坎里”;依托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為全縣創業青年、電商從業者提供店鋪注冊、產品上架、營銷推廣、品牌打造等全方位“保姆式”扶持,幫助返鄉人員在電商行業扎下根;同時,向初創型企業(團體)提供免費的辦公場地、創業咨詢、資源對接等服務,為“打工人”向“創業者”轉變提供平臺。目前,全縣累計培訓8000余人次,升級版電商宣傳精準覆蓋縣內800余個社群,助力越來越多的農民和企業“觸網”發展。
二、緊扣“紅旅”,讓農村“火”起來
汝城縣是革命老游擊區和第一批井岡山老區縣,既有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汝城香火龍”,又有“南嶺植物王國”之稱的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還有“華南養生第一泉”天然溫泉福泉山莊,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十分豐富,為當地發展紅色旅游和鄉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也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導入了可觀的“流量”。
汝城縣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
圍繞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汝城縣發展以“紅人+紅貨+紅旅” 模式中“紅人”帶動“紅旅”舉措,在文明鄉沙洲村、東山村等各個旅游地點開展直播打卡、直播帶貨等一系列活動,提高電商發展氛圍,助力鄉村振興。2021年7月,“紅色沙洲奈李文化節直播大賽”攜手汝城縣“紅人”進行直播帶貨,其中朱曉健、陳賓蘭、范春嬌等“紅人”在直播大賽當日銷售黃金奈李單品達8000元以上。
文明奈李節直播活動(戶外)
汝城自開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升級版”項目以來,進一步夯實了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電商服務站不僅開到了村里,也開到了景區,有效規范了全縣旅游產品和農特產品,并將其推送上架至各類網絡平臺。來自“半條被子”紅色經典故事發生地——文明瑤族鄉的村民就深有體會:近年來,紅色旅游的興起,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了文明瑤族鄉沙洲村這個小村莊。借著這股“春風”,深入開展汝城縣農村電商“紅人”帶動“紅旅”舉措,將大眾對“半條被子”的關注,融入電商營銷推廣,實現2021年通過“紅人”直播帶貨、網店、微商等銷售全縣黃金奈李326萬斤;直至目前,黃金奈李銷售額達289萬元,充分展現了“紅色流量”的巨大能量。
“紅人”直播活動
三、打造“紅貨”,讓農產品走出去
地處羅霄山脈腹地的汝城縣農產品資源豐富,很多優質的農特產品因信息和交通不暢而“遠在深山無人識”。近年來,農村電商的興起,讓汝城縣找到了“彎道超車”的契機。
汝城縣農特產品七彩泡椒辣椒醬
為了將“產品”轉化成“網紅商品”,汝城縣依托縣級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建設打造“網貨開發中心”,逐步建立網銷產品和包裝標準,培育農特產品品牌,拓展網銷渠道。奈李協會會長曹儀書的“零級”、朱志勇的“沙洲源味”等諸多本地品牌順勢而起。
“紅人”在“紅村”沙洲直播帶“紅貨”
汝城縣將農產品與產銷活動相結合,從而拓寬銷售渠道,提升農特產品知名度。在2021年7月,在“紅色沙洲奈李文化節”中來自全省的1000余名游客、客商、網紅、美食家和多家媒體記者共同見證了此次“紅人+紅村+紅貨”文化之旅;2021年9月,汝城縣與惠農網攜手舉辦“尋訪汝城味道、助力鄉村振興”探店活動,通過特產多樣化,以視頻為載體,將汝城特色農特產品以美食的形式向全網推廣,讓汝城特色農產品走出縣域、走向全國。
汝城特產大禾米糍粑
同時汝城還鼓勵本地企業進行深加工創新,以辣椒、小黃姜等為原材料開發各類新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提升銷售利潤。以辣椒產業為例,通過推進“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戶種植辣椒,加強與科研院校合作,大力發展辣椒種植及其加工產業,開拓出一條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化、以產業化引領現代化、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道路。
山貨走出去,財富涌進來。隨著“人+貨+村”特色可持續農文旅電商發展模式的不斷深化,堅定落實“服務到村、人才在村、產品出村”項目發展目標,為做大做強縣域經濟提供強大動力。下一步,汝城還將繼續圍繞“紅旅+紅貨+紅人”電商發展規劃,拓展特色農業和現代生態觀光農業,切實提高農業產業鏈收益,努力推動文旅融合、農旅互動、商旅一體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