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至11日,由世界互聯網大會主辦、浙江省人民政府承辦的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召開,來自12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余位代表,以線下或線上形式,共同圍繞“共建網絡世界 共創數字未來——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主題展開交流。作為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字經濟論壇于11月10日上午舉行,中歐數字協會、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工信部、人民網、高通、騰訊、惠農網等來自政府、國際組織、行業機構、高校智庫以及中外互聯網企業代表應邀出席論壇,共同商討數字中國時代背景下,數字經濟在各個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惠農網創始人兼CEO申斌在論壇上作農業數字化轉型、數實融合發展經驗分享。
(數字經濟論壇現場,惠農網CEO申斌正在作分享)
隨著數字經濟新業態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和新變化,全國各地千行百業也在數字經濟與傳統產業融合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申斌在發言中表示,十年來,惠農網通過持續提供數字化服務,一直在助力農業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
(惠農網CEO申斌受邀參加數字經濟論壇)
申斌說,農業是國之根本,相較其它行業,農業相對比較弱勢,發展也比較滯后,受天氣、氣象等客觀因素影響比較大。同時,很多農業生產周期比較長,有些產品出來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市場信息一旦滯后,供銷就會不匹配。對此,惠農網提供了數字農業農村云平臺、互聯網農產品電商市場運行監測系統和縣域農業電商大數據系統等數字化服務,指導生產者并協同政府部門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避免出現市場過度飽和產生的不必要資源浪費。
據悉,目前,惠農大數據已經輻射31個省級行政區,現有標準化數據逾6億條,每日更新標準化數據超過20萬條,數據產品和服務已得到各級政府、行業協會、涉農企業等的廣泛應用。
“農業其實是離互聯網,離數字化相對遠的行業?!鄙瓯笳f,惠農網在探索農業和數字化融合過程中也遇到不少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在于農業從業人員理念的轉變。
申斌介紹,受過去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影響,農業產業是靠天吃飯,現在開始轉向靠技術吃飯、靠市場吃飯,甚至靠數據吃飯,在這個過程中,整個行業的參與群體都需要不斷的學習與進步,這也是為了跟上數字中國的發展步伐,惠農網每年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辦上千場培訓,幫助更多的新農人用新的理念迎接新的挑戰。
“惠農網把農業互聯網技術、農業大數據技術跟農業傳統生產方式融合到一起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把其他行業的技術整合對接到支持農業現代化發展以及產業升級當中?!鄙瓯笳f,過去十年,惠農網一直在做基于農業流通端的數字化,取得了一些成績,未來十年,惠農網的重心會更多放在農業生產端的數字化上。他希望和地方政府以及更多愿意支持農業發展的企業一起,未來能夠完成對每一塊農業土地以及每一個農業經營主體的數字化,真正實現農業生產和流通的精準匹配,無縫對接,助力農業產業迎來更快速的產業升級,助推產業振興、鄉村振興。
據了解,惠農網根植湖南、輻射全國,致力于用先進的“互聯網+農業”技術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賦能賦智農業產業升級。歷經十年發展,惠農網已從最初的農業B2B信息撮合平臺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農業B2B產業服務平臺。
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自2014年起連續成功舉辦至今,已成為全球互聯網界的盛事,成為中國與世界對話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