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6日,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三部委聯合發布《“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商務領域重點專項規劃,研判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面臨機遇和挑戰。
《規劃》中提出,到2025年,我國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增強,網絡零售持續引領消費增長,高品質的數字化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目標到2025年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46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17萬億元。
而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解讀《規劃》時稱,“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就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5年的21.8萬億元增至2020年的37.2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于2020年達到11.8萬億元,我國已連續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居民消費的主渠道之一;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規模超過6000萬,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大量新職業、新崗位,成為重要的“社會穩定器”。
《規劃》具體提出了電子商務發展的七大主要任務、23個專項行動和六條保障措施,按所屬任務分布在每一節中,七項主要任務如下:
1、深化創新驅動,塑造高質量電子商務產業。具體包括:強化技術應用創新、鼓勵模式業態創新、深化協同創新、全面加快綠色低碳發展。
《規劃》提到,通過電子商務技術產業化行動、電子商務平臺智能化提升行動、電子商務綠色發展行動高質量發展電子商務。
2、引領消費升級,培育高品質數字生活。具體包括:打造數字生活消費新場景、豐富線上生活服務新供給、滿足線下生活服務新需求。
《規劃》提到,通過電子商務品質品牌促進行動、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行動、消費數字化發展行動培育高品質數字生活。
3、推進商產融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具體包括:帶動生產制造智能化發展、提升產業鏈協同水平、推動供應鏈數字化轉型。
《規劃》提到,通過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推廣、數字供應鏈能力建設帶動產業數字化轉型。
4、服務鄉村振興,帶動下沉市場提質擴容。具體包括:培育農業農村產業新業、推動農村電商與數字鄉村銜接、培育縣域電子商務服務。
《規劃》提到,通過“數商興農”行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加快貫通縣鄉村物流配送體系助力鄉村振興。
5、倡導開放共贏,開拓國際合作新局面。具體包括:支持跨境電商高水平發展、推動數字領域國際合作走深走實、推進數字領域國際規則構建。
《規劃》提到,通過跨境電商創新發展、電子商務企業“走出去”、“絲路電商”拓展促進國際合作。
6、推動效率變革,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具體包括:促進數據要素高水平開發利用、梯度發展電子商務人才市場、優化電子商務載體資源、多維度加強電子商務金融服。
《規劃》提到,通過電子商務數據資源開發、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提升優化電子商務要素資源配置。
7、統籌發展安全,深化電子商務治理。具體包括:完善電子商務法規標準體系、提升電子商務監管能力和水平、構建電子商務多元共治格。
《規劃》提到,通過電子商務規制建設、網絡市場數字化監管、電子商務知識產權保護強化電子商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根據以上《規劃》具體提出的電子商務發展主要任務,可以看到我國未來電子商務發展的謀篇布局以及趨勢重點。
1、從“量”向“質”飛躍
《規劃》在“高質量發展電子商務”的部分中提出,支持電子商務技術服務企業融資上市,推動電子商務技術產業化。
支持各類企業運用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打印等新技術構建形式多 樣的線上消費場景,探索人機互動新模式,培育高新視聽新業態,創新網絡消費方式,提升網絡消費體驗。大力發展智慧零售,支持傳統零售企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商業基礎設施 智能化升級,推廣自助終端、電子價簽、智能貨架、彈性供 應鏈、溯源系統等實體門店數字科技。
首次建立電子商務發展主要指標體系,確定三個規模發展指標和三個分領域發展指標。此次在“十三五”規劃三個規模指標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了工業電子商務普及率、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三個分領域指標,有利于更好體現電子商務發展的規模效益,更準確把握電子商務發展的特點趨勢,并為指標體系進一步完善預留了空間。
2、積極助力農村電商
《規劃》顯示,2020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億元,2025年農村電商交易額將達2.8萬億元。電子商務成為扶貧助農新抓手,電子商務進農村實現對832個原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和物流配送體系不斷完善。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培訓、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公益服務平臺等有效助力特色農產品品牌推介和產銷幫扶常態化,帶動地方產業快速發展,實現農民增收。
推動農村電商與數字鄉村銜接。統籌政府與社會資源,積極開展“數商興農”,加強農村電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訂單農業,賦能賦智產業升級。支持利用電子商務大數據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完善農產品安全追溯監管體系,促進數字農業發展。銜接農村普惠金融服務,推動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供應鏈金融的普及應用。
3、跨境電商迎來新機遇
《規劃》顯示,2020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總額達1.69萬億元。到2025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2.5萬億元。“絲路電商”加快全球布局,與22個國家建立雙邊電子商務合作機制,通過政企對話、聯合研究、能力建設等推動多層次合作交流,營造良好合作環境。電子商務企業加快出海,帶動物流、移動支付等領域實現全球發展。
支持跨境電商高水平發展,鼓勵電商平臺企業全球化經營,完善倉儲、物流、支付、數據等全球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布局,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使用人民幣結算。培育跨境電商配套服務企業,支撐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帶動品牌出海。繼續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探索跨境電商交易全流程創新。加快在重點市場海外倉布局,完善全球服務網絡。補足貨運航空等跨境物流短板,強化快速反應能力和應急保障能力。
4、生活服務再升級
這是首次提出培育高品質數字生活的理念,《規劃》表示將大力拓展文旅、醫療、教育、體育等便捷化線上服務應用。豐富電子書刊、網絡音視頻、網絡游戲、線上演播、電子競技等數字內容產品,更好滿足在線文娛消費需求。深化“互聯網+旅游”,發展智慧化和體驗式的在線旅游服務,促進文旅商產業協同發展。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醫療服務,支持醫療機構充分運用互聯網拓展服務空間和內容。
推動生活服務業電子商務深度應用,開展生活服務數字化賦能行動,提升便民生活圈數 字化水平,加快物業服務智能化升級,推動居民生活和公共事務繳費的線上化便利化。積極構建“互聯網+養老”模式,實現個人、家庭、社區、機構與養老資源的有效對接和優化配 置。創新家政服務業發展模式,運用數字化手段推進家政行業精細化分工和共享發展。
5、強化反壟斷
《規劃》確立了新時期電子商務發展原則和政策導向,促進發展和監管規范雙管齊下,在強調創新驅動、鼓勵新模式新業態蓬勃發展的同時,需堅持底線思維,健全電子商務相關法規制度,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強化各市場主體權益保護。
細化和加強反壟斷,促進公平競爭,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加快修訂《反壟斷法》,推動修訂《電子商務法》,制定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等相關法律的配套規定,完善平臺治理規則體系。研究制定數據確權、收集、使用、交易、流動、共享制度和人工智能、算法應用等規則。細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規則,預防和制止平臺經濟領域壟斷、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引導平臺經營者依法合規經營。健全電子商務行業標準,重點開展直播電商、社交電商、農村電商、海外倉等新業態標準研制。
目前為止,電子商務領域法治建設一直在持續推進。從《網絡安全法》《電子商務法》頒布實施,到《反不正當競爭法》《專利法》完成修訂,電子商務標準體系不斷健全,累計制定發布120余項國家標準、50余項行業標準以及多項團體標準。